【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在此前“芯片法案”的基礎上,美國參議院當地時間周二在一次程序性投票中以64票對32票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也稱“芯片+法案”)。除對半導體產業進行補貼外,該法案還將對前沿科技的研發進行撥款,涉及資金約2800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這項法案仍有不少地緣政治條款,并將矛頭指向中國。
據《華爾街日報》27日報道,這項1054頁的法案主要涵蓋兩個重要部分:一是向半導體行業提供527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在美國研發和制造芯片,并為這些企業提供25%的投資稅抵免;另外,該法案將授權在未來幾年提供大約2000億美元的科學和技術研究資金,涵蓋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電池技術、生物技術等諸多對未來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領域。
這項法案并非全新法案,而是參眾兩院長期斗爭并相互妥協的產物。為盡快通過,該法案近期不斷變身,以求在8月初國會休會前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前身是一項專門對美國半導體行業進行財政支持的約52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該法案在參議院19日舉行的程序性投票中獲得支持。作為法案起草者之一,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當時就表示,作為一次“測試性投票”,其結果將決定法案是否會納入他個人希望推動的科研資助部分。一周后,該法案最終納入了近1000頁的科研條款內容。
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參眾兩院雖分歧嚴重,但各自版本的法案均包括520億美元的半導體支持計劃,而且對科研撥款的內容也大體一致。這也成為舒默敢推出“芯片與科學法案”并尋求盡快通過的原因。《華爾街日報》認為,新增加的內容代表了早期參眾兩院科學資助法案達成的妥協,其中一部分內容甚至以一名眾議員的名字命名,凸顯眾議院對參議院這項法案的幕后影響。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道,這項法案不包括限制美國對華投資或對抗中國貿易做法等提案內容,該報道援引美國貿易專家的話形容稱,與中國競爭就像跑馬拉松,要么自己跑得更快,要么絆倒對方,當前版本的法案拋棄了大部分用來“絆倒”中國的內容。
雖然有觀點認為,當前法案不包括基本貿易條款將錯失為美國公司提供更多好處、尤其是增強對華競爭力的機會,但事實上,“芯片與科學法案”中的兩項財政補貼計劃都包含針對中國的約束性條款:一方面,在美國建廠的半導體公司,如果同時也在中國或其他潛在不友好國家建設或擴建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廠,將無法獲得該法案補貼;中國軍事實體也不得參與該法案所授權的芯片相關計劃。另一方面,雖然法案提供大量科研資金,但將禁止與中國有教育合作關系(即孔子學院)的大學獲得研究經費,除非大學確保對孔子學院有完全管理權,才能獲得豁免。
據《紐約時報》26日報道,因感染新冠肺炎正在白宮隔離的拜登周一還專門與企業領袖和勞工領袖召開視頻會議,強調通過上述法案對確保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競爭力的國家至關重要。據報道,這項旨在提高美國在半導體和先進技術方面競爭力的法案預計最早于當地時間周三進行最終的參議院投票,隨后將送交眾議院,須在眾議院獲得簡單多數票才能通過。
對于美國推動對華競爭法案,中國外交部曾多次回應稱,相關法案鼓吹開展對華戰略競爭,充斥著冷戰零和思維,與中美兩國各界希望加強交流合作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馳。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所謂芯片法案的根本,是用大量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方式提高美國國內的芯片制造產能,同時試圖限制中國芯片制造業的發展,但這樣的非市場行為勢必破壞現有的全球芯片產業鏈,并且很可能導致全球性的芯片(特別是先進制程芯片)的產能過剩。過去一年多,全球市場確實遭遇到較嚴重的芯片缺貨現象,但所缺主要是運用于汽車的成熟制程芯片,而非先進制程芯片。這項法案很可能是向錯誤方向的發力。
呂祥表示,美國長期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實行禁運,因此這項法案即使通過,短時間內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影響也不會很明顯。不過,他認為半導體是一個全球協作分工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是全球半導體制造大國,美國的做法人為破壞了產業鏈條,對疫情后全球經濟的復蘇勢必產生負面影響。
來源【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
Copyright © 2002-2022 北京三吉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京ICP備14025030號-1 北京市開發區分局11030102011349